近日,中国开发区协会干细胞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委会主任委员康春昕接受媒体采访,对国内细胞行业发展现状进行评述。
康春昕表示,我国细胞产业市场需求巨大。细胞医疗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代表着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象逐渐凸显,加之人口基数较大,罹患各种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多,尤其是以慢性病和肿瘤等疾病为主的人数不断增加。《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我国占全球23.7%;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我国占全球30%。以1993年发布的《人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来算,细胞产业在国内孕育发展已有30多年。康春昕表示,目前我国细胞科技研发水平总体上处于全球第二,原创成果与美国差距依然明显。据康春昕观察,目前细胞行业存有产业化路径形式单一、监管不协调、中下游存在痛点等瓶颈制约。
基于现状,康春昕提出一些如何加速我国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如推动细胞技术临床应用政策在先导区先行先试。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城市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康春昕建议,尽快在先导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或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赋予其更加灵活的先行先试政策。同时,把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或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作为细胞基础科研、细胞技术临床研究和应用与临床试验、药物注册上市的桥梁与纽带,针对特定病种或患者探索并允许在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或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开展细胞技术临床研究和应用,系统收集和记录进程数据,如条件成熟即可进入药物申报程序,推动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应用和药品申报联动。鼓励有条件的研究型医院、科研机构、企业组成协同创新联合体,搭建多级资源联动的产学研交流平台,聚焦细胞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临床资源利用效能,通过大数据及协同平台和创新联合体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实现产、学、研、用、金有机统一,相互协同,加快细胞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对细胞产业的支持引导作用,设立面向临床研究的政府专项资金,吸引撬动社会各类资本积极参与细胞产业发展。设立面向临床试验阶段项目的专项资金,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方式鼓励和支持药品尽快注册上市,设立细胞产业融资项目信息库,发挥先导区基金、科技创新基金、产业基金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投融资机构、保险机构等提高对细胞产业的资金支持,推进资金多元化供给。中国开发区协会,是1993年经国务院特区办和民政部批准成立,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省级开发区和区内企业组成的全国性开发区联合组织。干细胞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委会是协会的分支之一。中国开发区协会官网显示,该协会的业务范围包括“承担国家相关部门委托的有关工作,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提出咨询建议,为国内外政府机构及开发区主管部门提供战略研究服务”。